新聞

首頁>新聞和公告> 公司新聞>詳細

康醫生智能耗材柜,疫情常態化下公立醫院耗材改革的破局首選

       由于我國特殊的醫療環境,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長期施行的“以藥補醫”政策,公立醫院自負盈虧,醫院藥品/耗材收入直接與醫護人員收入掛鉤,導致公立醫院嚴重依賴藥品/耗材收入,患者看病貴的問題日益突出。

      自2017 年兩票制國家版本正式公布,運行至今,藥品兩票制已完成全國部署。同年12月,國家衛計委與人社部表示,全國所有公立醫院已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今年,藥品和耗材集采各地更是在加快推進,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預示著醫療耗材采購方式將迎來巨大變化。

       2019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提出在年底之前實現全部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零差價”銷售,高值醫用耗材銷售價格按采購價格執行。這意味著,繼藥品零加成之后,醫用耗材也將進入零差價時代。

微信图片_20200623132803.jpg 

       作為醫療衛生服務終端,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公立醫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關乎醫改成敗。

       隨著新醫改的縱深推進,公立醫院的運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 一面是耗材的零差價,一面是供應鏈管理要占用大量的人力和資金,如何優化供應鏈管理模式,降低成本成為當前醫院亟待解決的難題。

關于傳統耗材供應鏈管理方式存在以下痛點:

1、 流通混亂無序。醫療耗材種類多,傳統管理模式容易導致“購銷存退”混亂。

2、 人工操作效率低下。驗收、入庫、分揀、配送等環節,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

3、 質量監管缺失。醫療耗材屬高風險產品,粗放式管理方式容易為患者帶來安全隱患。

4、 供應速度與需求不匹配。耗材需求不明確,采購供應速度不匹配,耗材庫存積壓。

5、“灰色庫存”增加成本。醫療耗材在實際使用中需求存在不確定性,事后管理模式簡單粗放,容易出現無人監管的“灰色庫存”現象,增加不必要成本。


       針對以上公立醫院醫改中遇到的問題,蘇州致其醫療早在2017年的時候便在該領域不斷創新,提出了針對醫療耗材這一垂直領域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物聯網醫療管理設備:康醫生無接觸式智能耗材柜,能夠實現對耗材的自動化、精細化、智能化的管理。

6371730918339197337167173 - 副本.jpg       醫療耗材智能管理的目的是方便醫院對醫療耗材進行統一管理,隨時掌握耗材的采購進出及流向,同時確保耗材的安全有效,符合當下醫改方針及智慧醫療的構建。康醫生智能耗材柜為達到以上目的,針對醫療耗材管理問題從多個方面入手解決,形成智能管理閉環模式:

(1)完善的智能系統管理體系;

(2) 耗材統一編碼;

(3) 完備的線下物流服務;

(4)賬務清楚透明,對賬方便準確。

微信图片_20200623134445.png       新醫療改革對于醫院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尤其在當今全球疫情常態化的形勢下,公立醫院應該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的轉型方式,而應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精細化管理模式的無接觸式智能耗材柜應當是目前情況下破局的首選方式。